本书简介

一百多年来,仅硅谷就培育了5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无数依靠智慧和知识而成为百万富翁的人。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为什么会发生在硅谷?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其他地方是否可以复制出硅谷

《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以编年体的顺序,从无线电技术、晶体管、集成电路,到人类基因组、互联网和云计算,详尽地记述了硅谷在100多年中所发生的重大科技事件;同时,从特曼、休利特和帕卡德,到乔布斯、扎克伯格,《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还生动地刻画了在硅谷涌现出的一代代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他们曾对全球100多年以来的科技文明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产品和投资,缔造了无数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传奇,在为自身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更是改变了全世界。

《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对于国内的创业者、科技创新者、风险投资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是每一个对硅谷感兴趣、希望了解和学习硅谷经验者的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阿伦·拉奥(Arun Rao),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工商管理学院,长期从事投资业务,曾先后在三家投资公司工作,其中两家在硅谷。拉奥早期曾为《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和《Seeking Alpha》等杂志撰写商业和金融方面的文章。

 

该书内容分两条线讲述:基本的一条是按编年时间顺序,从斯坦福大学的创立一直讲到Facebook公司时代; 另一条平行叙述的线索讲述了不同产业或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包括无线电技术、惠普公司、半导体业的 老母鸡仙童半导体公司、生物科技、风险投资、施乐硅谷研发中心、软件技术、苹果电脑、互联网和环保技术等。硅谷不是凭空出世的,它的创新和创业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其充满活力的体制, 而体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因此,  该书也浓墨重彩地探讨了湾区周边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在以西部淘金热为标志的开发 西大荒的时代,湾区成为机遇的摇篮和冒险者的乐园。无政府、乌托邦、言论自由、独立精神等各种思潮的自由撞击使湾区在前硅谷时代就产生了引领全美的文化潮流, 以摇滚乐、嬉皮士为代表的文化艺术潮流几乎伴随着硅谷起飞的全过程。该书每一章的后面都辟以专节讲述那一时期所伴随的文化、社会事件。

 

硅谷作为地名,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闻名遐迩,它是知识经济的代名词,以占美国1%的人口,创造了13%的专利,拥有超过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是创业和创新的中心,风险投资占美国的30%;它是优秀企业的生长栖息地,世界100强科技企业,有20家在硅谷,包括:苹果、甲骨文、惠普、GoogleFacebookTwitter、思科、英特尔、eBAY、雅虎、Adobe等等,可以说明星璀璨、富可敌国。然而,在1900年,硅谷还是一个遍地果园和农田的地方。人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硅谷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科技之都?

 

为什么没有横征暴敛、没有巧取豪夺,反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多年以来,自称为这样或那样硅谷的地方有很多,但是直到今天,真正成功的几乎没有。硅谷到底和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以至于它的模式如此难以复制?

 

对于这些问题,书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与那些把硅谷描述成什么都是这里创造发明的作品不同,该书作者认为,实际上大部分重大的发明创造并非源自硅谷。硅谷的贡献在于其能慧眼识别那些可能对社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发明,从而对他们进行商业性开发,然后用它迅速地创造财富。硅谷有独特(近乎魔鬼般) 的嗅觉去理解一项发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比之于科技发明,硅谷更善于科技的培育 (使之企业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硅谷的那些研究中心从来就不是真正的 研究中心,而是 研发中心。它们更偏重于 开发而不是 研究。这才是当人们谈论硅谷作为一个 发明工厂时的确切含义。

 

前瞻性的教育,开放的人才流动,宽松的移民制度,活跃多元的思想文化,加上完善的法律、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辅助服务系统,这些共同构成了硅谷飞速发展的基石。风险投资毫无疑问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动力。该书揭示出,实际上美国政府才是硅谷最大的风险投资者,也是硅谷最有影响力的战略师。美国政府致力于投资高风险、长周期的项目,而风险投资家倾向于跟进短期项目。虽然活跃的民间资本已成为风险投资的主力,但它实际上对硅谷的形成并非关键因素。

 

对我个人来说,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首先是硅谷的创业精神和容忍失败的文化。硅谷能成功,是因为它鼓励明智的失败。一句耳熟能详的忠告是:失败是常事,但要失败得快些。正如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评论》的共同创办人在访问硅谷之后所发现的,在硅谷存在着试错法,或者是失败可以创造机会和更好的创新这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再就是,失败者受到的是鼓励而很少是惩罚,这说明美国西部的开拓精神依然存在。

 

但是失败并不是全部。红杉资本 (Sequoia Capital) 的合伙人道格·列昂(Doug Leone)如是说:成功和失败应该是平衡的。如果你还没有失败过,那说明你还没有尝试;但如果你只是失败过,那说明你还不知道怎样正确地做事。

 

BEA Systems公司 (2009年被甲骨文公司以85亿美元收购) 的共同创办人比尔·科曼(Bill Coleman) 对于失败有着更透彻的见解。科曼认为,硅谷的秘密是失败,容忍大量的失败,20家公司中只有一家能在这里成功。但是你若是失败了,那就重新再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其他一些地区的商业文化严厉地惩罚失败,企业家得不到第二次机会。科曼自己就有过多次失败的创业 (VisicorpestSystems) 经历。所以当他创建BEA Systems时,他招聘的高级管理层,都是由那些至少曾经在一个失败的公司里工作过的人们组成。科曼相信:你所学到的不仅是失败和如何才能成功,还有在心理上如何应对失败。科曼以SUN公司为例,它在创造新产品时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但是它改正得很快。在他看来,一个初创公司不是一个技术公司,而是一部学习机器

 

世界上几乎没有像硅谷这样宽容失败的商业文化。只有经历失败并从中学习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他们成为聪明的冒险者,知道如何抓住机遇、创造财富。或者正如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印度裔企业家2010年年会上所言:一个初创公司就像一部能把一元钞票变成二十元的机器——如此而已。该书有三章讲述失败,因为硅谷失败的公司更能告诉人们:是什么使硅谷及硅谷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