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买老来乐!让退休生活丰富多彩的8条秘诀.

时光长河川流不息,我们每个人也只是随之流逝的小小尘埃,时光不能记住你,但你自己可以记住你,时光不能替你享受快乐,但是你自己可以让你享受生活。你的所感会影响你心里所想。赏心悦目就是一个正面例子,看到美好的景色就会使人心情愉快。看人也是一样,别总看到别人的短处,坏处,多看看他人的优点,自己也会被感染到。

作为普通的老年人,如何拥有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呢?时年86岁的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院长、旅行家秦伯益院士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相信能给大家很多启示!

2004年,秦伯益主动申请退休,报到中央军委获得批准。自此,秦老辞谢一切社会兼职,辞谢一切无关应酬,专注于旅游,令人羡慕。

秦老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对退休生活也颇有感触。今天整理出来,就是希望秦老的经验,能启发更多老年朋友,让大家拥有幸福快乐的老年生活!

1. 老 要 有 自 己 的 兴 趣

老年生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积累在最后阶段的体现。无论什么时候,人要有自己的兴趣、追求,可大可小。否则心如死灰,就会日薄西山。

2. 老 来 还 是 要 靠 自 己

养老,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然后创造好条件,磨合好关系,使晚年生活和谐美满。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临终时期,养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脑子清楚时做好安排。

有些人在位时叱咤风云、志满意得,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骚满腹,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点,没有及早为老年生活作好准备。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准备,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3. 老 要 有 所 不 为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龄时应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调整心态,进入新情况,无怨无悔。

做奶奶、太婆了,如果还要事必躬亲,不肯超脱,势必自寻烦恼,难求和睦

人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龄时不抓紧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结果蹉跎岁月,过龄后却恋栈不去,空憾壮志未酬。在这方面,应该提倡有点超前意识,提前作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及早明白这些自然规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4. 老 要 活 得 明 白

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学校墙报上有一则佛教故事。

二小僧与众僧友一起坐地修炼,忽儿来了一桃贩,乙僧与他僧起立观看,甲僧端坐不动。俄顷又来一枣贩,乙僧等又起立观看,如是者三。最后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无成。乙问甲,在外界诱惑面前你为什么能坐得住?甲答,我们本来都没有想在修炼时吃桃或枣等什物,它们来了,我并没有觉得需要它们。我和你的差别只在于我在这些身外东西面前能够说:“我不需要”。

好一个“我不需要!”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学会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尤其是老年人,还是应该提倡不慕荣利,不相攀比,发挥个性,“自己过得好,就是好”。

5、老 

《朱子格言》上有两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餮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现实社会中,常有社会地位很高,经济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经济条件一般,但活得很愉悦的。

他们的差别在于心态,在于会不会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6. 老 当 益 壮 不 合 适

我们这一代人在长期的革命历炼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

我们总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外国人则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中国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平安无事。看来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为他们担心。

我现在收入的大部用在旅游和买书上。有些节余,也量力做些社会公益事情。我给孩子们留下了江南古镇上常见的一付副联:“世上数百年老家,全在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7. 老 来 不 要 太 自 苦

这一代人在长期的革命历练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

8. 老 要 笑 对 归 宿

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人,总是要走的!这一生风风雨雨也好,无怨无悔也罢,既然走在了生活的路上,在逐渐步入老年的人生阶段时,应该已经理解到了生活的实际意义及其价值!生活质量的问题该是我们考虑并着重面对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