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的建设如今在许多国家已经不再是难题。不过,你是否听说过在地震带和断裂带上兴建的海底隧道呢?中国汕头湾海底隧道是全球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海底隧道。那么,这样一项壮举是如何实现的呢?
作为首条高铁海底隧道,汕头湾隧道的建设团队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经验。此外,复杂的地理环境使施工难度大幅增加。
首先,地质结构的不稳定性是重大挑战。汕头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中国8度地震区。整条隧道将横穿17条断裂带,其中8条是活动断裂带,在陆地和水下隧道中都闻所未闻。此外,隧道大部分建设在高水压风险区域,最大水压达到0.97兆帕,相当于97米高的水柱。这种条件下,施工面临极大的技术考验。盾构机施工路段需经过软的淤泥层和硬的风化花岗岩层,施工人员形象地形容这段施工过程为“先切豆腐后磨生铁”。
隧道的陆地段施工同样充满挑战。外径14.53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在北岸滩头地段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变化,需近距离下穿或毗邻穿越沈海高速、中泰立交桥和高压电塔等沿线建筑设施。
麦麦高铁于2019年下半年开通,至今运行超过两年,表现超预期,列车准点率超过93%,客座率达到82%,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条件。